[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05-10

报考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需要掌握哪些复习知识点呢?教育硕士考研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备考资料,希望可以给备战教育硕士专业的考生提供帮助。

考研提分攻略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学习的高级阶段又必须依赖初级阶段的思想。

(1) 闻、见: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感官又是有缺陷的。首先, 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在闻、见的基础上学习必须向《尽其理》阶段发展,这就是《知》。

(2) 知:学习并能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 的变化,这就是知,思维的学习阶段的意义。

(1)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目的和归宿,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荀子的《行》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验证,也指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修养、教人、从政治国等。

荀子的学习过程是以《行》为目的和归宿的完整步骤序列,为此他做了系统明确的说明,这是荀子的贡献。

 
研究生考试各个阶段匹配系统查询
统考大纲&院校自命题大纲 院校考研招生简章 院校招生专业目录
院校复习参考书目 院校报考、录取人数 历年国家线升降对比
院校夏令营报名时间 院校推免生预报名时间 更多院校信息差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的资讯(如考研报名、考研问题、相关资讯,如考试动态、招生简章、统考动态、考研院校、历年真题、考试大纲、考研等相关信息),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信息,之后老师会联系到你,为你答疑解惑!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教育硕士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

上一篇:[312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下一篇:运动解剖学考研知识点:运动解剖学概念及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