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建立的基础,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起来”的关系。
课程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其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充分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严重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共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认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实现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规范收入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考试知识点
(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考试要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熟记:(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3)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理解:(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3)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应用:(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发展相统一。(2)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比重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熟记:(1)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2)市场经济的共性。(二)宏观调控手段。
2.理解:(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2)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应用:(1)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要性。(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记忆:(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直接原因和物质条件。(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2.理解:(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2)“先富起来”和“一起富起来”的关系。(3)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3.应用:(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2)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
编辑建议:
2014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学考试大纲》。
免费视频播放历年自学真题。
乐贞教育网校增加了《急诊护理》课程辅导。
自学考试时间调整考试机会减少如何高效备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第八章考试大纲自考邓三 上一篇:2014年自考毛邓三考试大纲第七章 下一篇:2014年自考毛邓三考试大纲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