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专生,来看看大学语文应该掌握什么。
1、“剑家”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答:《蒹葭》一诗通过男主人公反反复复,艰难曲折的追求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塑造了一位在水的那一方,扑朔迷离,飘渺难求得伊人形象。 在深秋早萧瑟凄凉的环境中,男主人公的追求是艰难而执著的,但是他无论如何努力,伊人却总是飘渺恍惚,远在水的那一方,不能被把握道。伊人的形象总体的特征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这首诗本身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首直接描写青年男女爱恋追求的诗歌,然而,这首诗歌通过男主人公悉尼曲折的心理感受的把握,所表达的人生感受有远远的超过了它所具体创造的具体形象本身。那种对事物扑朔迷离,求之不得,感受到他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性质的心理状态,有时在人类生活中经常可以体会到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感受,所以,伊人这一形象又可以说是超出了爱情追求的对象,而具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的。如:对理想的追求,对贤人的求索等,对一切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的追求,都可以包含在此范围之内。 2 .如何理解屈原在怀沙自沉? 答:在屈原有着一个强大的观念:对天的绝对信任。他认为在天的决裁下,一切都会正大合理。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是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的屈原在观念方面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在精神上感到无家可归。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怀着忠君爱国爱民地理想。而出国的沦陷,使他在现实实践层面保持的理想全部化为乌有,作为政治家的使命和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严峻的现实使他的人生变得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没有了追求和动力。最终他选择了死来坚持理想,完善人格,与黑暗现实对抗到底。 3 .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特点 答: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为古文,《公》.《谷》为今文。《左传》的文学特色: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三十三篇,定为现名。《战国策》的为学特色:铺张辨丽.夸张恣肆的风格。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4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作品和重要特点 答: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丰富。《墨子》均有论说文的基本规则,但质朴无华。2.战国中期,有《孟子》《庄子》。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很多篇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较厚的文学色彩。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才、说理透彻,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总起来看,先秦散文的发展趋势,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法和逻辑不断增强。A: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美德的总称,《论语》中提到的所有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仁”的一部分。只有各部分之和才能表现出仁的全貌,只有一切美德之和才是仁的最高境界。仁是所有道德总和的总称。“仁”的意义和“仁”的境界,绝不是用词本身的意义来解释的。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围绕着一种信仰的核心发展起来的。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就能解开它包含的所有谜团。在孔子的学说中,他反复强调“仁”字,要想进入“仁”的境界,就要“博学而专情,问问题而深思,仁在其中”。同时,“仁”远非能量!我想快乐,但思仁是最好的。孔子的教学重点是从实际行动中反映真实的事后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所以,“仁”的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是贯穿孔子和孔子学说的主线,也是孔子教人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主线。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普通专升本干货:关于大学语文要掌握的知识! 下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笔记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