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呢?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大学语文应该掌握什么?

1.谈谈你对孔子提倡的“仁”的理解。
答:1.仁者,爱人。使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仁爱来规范社会秩序。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并由此建立了个人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政治治理的一套理论体系。在儒家思想体系之中以仁爱作为普通人以至君主的修身原则,主张建立和谐的有利于人性发展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秩序体系,是一种进步的人文思想。2.孟子:主张性善,人性本善,凡是人,不管怎么样,总有四心,即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意识,性善论是仁政说的基础3.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今本《老子》全书共五千繁言,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西汉河上公曾作《老子章句》将《老子》分为81章,称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名之《道德经》

2 .试描述《史记》和韩曙的历史功绩

答:《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专记西汉一代的历史。他的体例基本承袭“史记”,仅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

3 .魏晋士人的人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答:表现:率真脱俗.潇洒自然.蔑视礼法.纵情任性.我行我素….
表现的意义:1.自我意识觉醒: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发现。在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儒学衰微,形成的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魏晋人士摆脱了儒教的伦理道德约束,在人的历史价值之外,发现了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并以之看自我,肯定了本性与情感的价值,以之看世界看自然,发现了审美的愉悦。2.反传统,反礼教,以叛逆和反抗,表现自己的思想与黑暗政治.高压统治的对立。虽然在某些士人那里“魏晋风度”流域反社会,偏狭与狂傲的形式,但魏晋风度的主流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人的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发现,,使社会历史的进步有可能关注多数个体的需要,而不仅是以少数统治阶级的愿望作为历史的标准和参照。使社会有可能更合理的发展)
建安时代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的起始点,西晋时未经风度充分表现的中心期,而东晋的陶渊明则表明了魏晋风度的最高形态,是人的自我价值发现的一种深化,也代表了魏晋文学的最高成就。

4 .司马迁在《外侠》中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段塑造了项羽形象?

答:艺术手段:
(一) 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一个悲剧英雄形象
(二) 借气氛渲染表现悲剧色彩。如四面楚歌一段“写英雄使卤之悲,至此极矣”(清,吴见思)
(三)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生动传达人物心理,性格。如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他的勇猛无比
(四)文末太史公语。既肯定了项羽的功绩,又指出其失败的自身原因“自矜功伐”,崇尚武力,即最终不能觉悟的可悲形象的塑造: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虞兮虞兮”的北京各,“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号,嗔目吓退吕马童数里的气势,宁死愧见江东父老的诉说,将宝马赠与乌江亭长的举动,这些有血有肉的细节加工,明显收到使人物性格突出,情致丰赡动人的艺术效果

5 .为什么杜甫《羌村三首》更有诗意?

答:将杜诗称为使史始于唐末,主要是由于杜甫生逢乱世,首开了一时事入诗的先河,认为“读之可以知其世”,杜诗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全面地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祭坛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详实,连续地描绘出来,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证据性,同时,又有历史的认识性,总结性:杜诗的诗史性质更重要的内涵还在于杜甫以形象的手段,描绘了比历史更为广阔的更为具体的社会人生画卷,并寄予了强烈的悲欢感受,尤其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羌村三首》就是他记叙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代表诗篇,是他饱经忧患的生命与历史相随的深沉歌唱。此诗选取了诗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一次偶然生还的经历,在与妻子,与家人,与交流所的典型生活琐事中,以小见大地表现了离乱的心理,战火的残酷,民间的疾苦及国破的悲情。深沉寄予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儒者情怀以及战争中普通人性的美好,是深刻而形象反映“安史之乱”系列作品中的代表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专升本:英语语法那么难记,采用顺口溜就容易多了嘛!                  下一篇:乐贞教育:英语中常见近义词的区别,你知道吗?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