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专升本:排名前1%的学生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今天的学霸已经不是古代的书呆子了。那么,你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学习霸权呢?事实上,他们都不是...

今天的学霸已经不是古代的书呆子了。上课坐着听课都一样。课后玩游戏娱乐性很强,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可以轻松摆脱人渣。那么,你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学习霸权呢?事实上,他们都不是...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习惯。
要知道,很多人包括小编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天赋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天赋低;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总而言之,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
成绩=天赋×努力;
天赋=成绩÷努力;
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
怎么说呢,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学习习惯很重要。
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在枯燥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
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同样是上课接受信息,专注度低的同学更容易走神比如想到昨天的游戏或和女神的约会;而后者,则更容易适应环境,从而进入状态。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使其习惯于拖延;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于是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面刚,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其实这也是我小编大学学习效率低的主因);而后者则能在一马平川的课后时间自由地平推进度刷熟练,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会在早期缺乏挑战困难的教育,于是更习惯于放弃;而学习习惯好的人则在一件件坚持后完成的难题中得到成就感,从而更习惯于坚持。
于是,同样是学习中遇到难题,前者可能畏难而放弃,认为没必要研究那么难的问题;而后者则会仔细钻研,然后干掉大BOSS,暴涨一波经验值,在滚雪球的挑战与成就感中达到越来越高的等级。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误以为学习这个动作只是在积累路程,大错特错。学习也能积累学习的速度——换言之,学习本身是自带微小的加速度的。
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越在“放纵/学习”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后者,你对后者的突触建立就更强一分,下次选择坚持学习也就不那么痛苦一些。所以,我一向认为,那些说什么“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的,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当然,更不用说学习本身还能让你积累试错经验,改进学习方式了。
毕竟,最让人痛苦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当然还有学习效率的其他因素,比如学习环境:进入冲刺状态的重点高中晚自习班的学习效率当然比期末考试前半个多学期的大学日常生活要强很多。在好的环境下,习惯上的很多缺陷都是可以弥补的。所以,要选择好的环境。这也是环境/出身可以带来的一大优势。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专升本备考如何避免熬夜学习                  下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学了这么久,来做个自我检测吧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