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普通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之《赤壁赋》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赤壁赋,语文复习资料!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东坡,眉山(今四川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们和父亲苏洵、哥哥苏喆一起被称为苏三。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受到欧阳修赏识。被凤翔府签判入朝,任狱官,判尚书祠堂。因政见与王安石不合,在杭州被判过刑。在了解了米州和徐州之后。元丰两年因五台诗案被诬陷入狱,罪贬黄州。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当权,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识大师。邵圣年间,新党上台,降职惠州、儋州。郑宗健(1101年)生于靖县。苏轼66岁回到北方,不久就去世了。“文忠”。

苏轼,也是一位长诗人、画家、书法家,北宋文学学者。苏文汪洋狂妄自大,说话随意,想象怪异。他的诗揭露短处,感叹民生,抒写心声,清新浑厚,善用比喻和夸张。苏词突破了男女感情和离别愁的藩篱。怀古、感老、忆游、说理等题材不准入词,开启了豪放词风。但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也揭示了他保守的政治观点和舞蹈学院的消极态度。他是《苏东坡集》的作者。

文体知识
  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格。
  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文。

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和侯赤壁符是姐妹,都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在诗歌语言中,作者通过主客体之间的问答和水与月的隐喻来描绘风景,感受历史,思考人生。它既表现了苏轼豪放旷达的胸怀和情趣,也反映了他以酒弃乐的沉郁消极的一面。本文的叙事井然有序,外形如画,抒情浑厚,论述既理性又有趣。整篇文章气势磅礴,恣意妄为,展现了苏轼的才华横溢。

诗歌内容分析
(一)一段写泛舟江面上生乐。

对清风明月江水的描写,既抓住了时令风光的鲜明特色,又营造出一种宁静恬静的状态,标出了独立的感觉,从而为后面的抒情讨论做好了铺垫。成为构成整篇文章意境的主要对象。

  (二)二、三段记叙泛舟江心,饮酒放歌的情景,因箫声呜咽而生悲。
  1.“饮酒乐甚”发而歌(美人喻其理想)
  2.由放歌引出客人倚歌而和的箫声。
  用比喻、夸张、想像的手法, 极写了萧声强烈的感染力,表达出浓重的凄清情调,借此抒发内心 难以掩抑的哀愁,感情基调由乐而悲。
  3.客人解释箫声“何为其然”。

用来表达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困惑。其中,《朱江打柴》是作者贬谪生活的写照。

  (三)四段抒写因得到解脱而复喜。
  4.苏子对客人的批驳和安慰。(全文主旨所在)
  1)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领起,驳客“羡长江之无穷”的议论。
  2)以“且夫”一转,驳客“抱明月而长终”的感慨。

经过一番哲学思考,作者终于找到了摆脱抑郁的方法,那就是以豁达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5.客人被苏子说服而转悲为喜。
“洗盏更酌”、“相与枕藉”将喜悦的心情化成了具体的生活画面。(与首段相呼应,但此时的乐,已是在领悟人生意义后的更高层次的愉悦。)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本科生与大专生的区别,不但真实,更加现实!                  下一篇:普通专升本英语复习指导:关于被动语法的使用!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