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专项训练之阅读题!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大学语文特训阅读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东西,就被饥饿包裹着,不知道怎么送。如果一个人死了,他会说:“不是我,是老了。”刺伤人和杀死人有什么不同?“不是我,是士兵。”当国王是无辜的,世界人民将是最少的。

问:(1)“狗食不知考试,饥不知毛”这句话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2)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请找出这篇文章中的车辆和车辆。

答:(1)对比。
(2)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辆车;刺死人,说:“不是我,是士兵。”。

转喻:如果一个人死了,他说,“不是我,是老了。”。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问:(1)在这段文字中河伯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河伯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河伯心态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4)这篇文章可以引出什么成语?

回答:(1)从自满到对其丑陋的自我认知,“望洋兴叹”。

,[2]因为它离开了黄河狭窄的世界,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所以它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

(3)说明人的认知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看着大海叹息。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问:(1)这段话告诉我什么?

(2)什么是“曲氏”?

(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2)生活在穷乡僻壤里的人物。
(3)比喻和排比。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普通专升本复习:大学语文文言虚词相关知识                  下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复习指导:《大学语文》作文优美句子汇总!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