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学道路专业(荆楚工学院)→本科(长江大学)→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
[2]
大学阶段:风雨飘摇的求学之路:大学(荆楚工学院)→本科(长江大学)→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1]本科阶段
10年9月,我赶到长江大学报到,我还记得我内心的激动。长江大学,我申请她的原因之一是2009年10月24日事件。当时真的是受到了人类锁链精神的启发。来昌达东校区的时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比荆楚工学院成长了好几倍。每天早上,有很多学生在第14节课前后和第13节课前的草坪上阅读。我刚长大的时候有幸听了一位外国汉学家的讲座,他是袁兴培《古代文学史》中发现的为数不多的美国汉学家之一。流利的中文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给这位哈佛大学的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同学中,也有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物,其中有几个女生对我的影响很大。在专科阶段,我下定决心考研。长大后,考研的氛围很浓。当时考研班的招生讲座经常很多,我也和几个同学去“追场”。长此以往,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研究人员,其中有几个是这个班的女强人。考虑到宿舍到自习室的距离(当时我们都住在南苑,自习团校在对面的大西门),大三下学期,我和三个女生加了一个男生,我们五个人合住在常达曲江路的一个套间,开始考研。最难忘的是团校自习室开学的第一天。因为当时是要占座位的,虽然传统上是7点左右开放,但是我们知道晚了基本上就没有座位了,所以起的比较早。五点起床,二十分钟内洗漱完毕,然后开始往团校跑。当时天还黑得跟晚上一样,平日热闹的曲江路此刻异常安静。走在这么大的校园里,我很享受别人都在“睡觉”,我一个人醒来的感觉。当时以为只有我们是“最早的鸟”,但其实在汉科篮球场上,体育专业的大一新生早就开始了,早就在团校门口排起了长队。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我们跑向队列。不到一分钟,我身后就有20多人被拍到,而且大部分手里都拿着单词书。我对这种速度感到惊讶,我钦佩成年学生的勤奋。抬头看团校,这栋楼里有很多大热天的研究生相伴,从大量研究生自习室里走出来,赞叹油然而生。从此我们每天6点起床,洗漱15分钟,6点半前到教室走廊晨读。这种作息时间也是两个一起复习的女生启发的。后来两个女生一个考上了沈阳的211学校,一个考上了广外的翻译专业。当然,这是后话。当时的学生受益于成长的“3+1”模式。很多同学基本都过了四级,也有同学过了六级,所以在英语上花的时间没有我多。刚长大的时候,除了专业必修课,还需要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学分。(相对于考研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张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打破完整的时间段,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去记忆单词或者其他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推荐。)大三这一年,可以说压力很大,尤其是大三下学期,从周一到周日,从白天到晚上,基本上都是一节接一节的课,每天都是满满的。但当时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没有毅力,成功只是徒劳,虎头蛇尾的奋斗只是徒劳。所以大三那一整年,我完成了大一到大三同学的所有学分,甚至超过了我的一些同学。所以也被同学戴上了“选修狂人”的帽子。我从来没有放松过英语复习。除了考研,我还利用自己的学习优势,综合了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为《论荣格的原型神话》,这篇论文后来被中国知网和龙源期刊网收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搜索)。暑假是准备考研的黄金时间。炎热的夏天,太阳烤着大地,一群追逐梦想的孩子坐在自习室里。无论汗湿了多少次t恤,多少次打击,总有一种“考研”虐我千百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写给2014年考湖北经济学院的升本学子—湖经专升本复习攻略2 下一篇:2014年武汉轻工大学专升本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真题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