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今天和乐贞老师一起来看看安徽科技大学生理学考试大纲,帮助考生好好学习。
靠前章导言
靠前节是生活的基本特征
1.掌握兴奋性和阈值的概念。
2.熟悉反应和兴奋性组织两种形式。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
1.掌握内部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第三节人体机能的调节
1.掌握身体机能的三种重要调节方法和特点。
2.熟悉反射弧的成分和负反馈的概念。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靠前个细胞的跨膜运输功能
1.掌握载体运输和通道运输的特点;掌握钠钾泵的本质、功能和生理意义。
2.熟悉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
1.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阈电位的概念。
2.熟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制;动作电位产生的必要条件和传导方式;极化、去极化、复极和超极化的概念。
第四节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
1.掌握神经-肌肉关节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激发-收缩耦合的概念、关键结构基础和关键物质。
2.熟悉神经-肌肉关节的超微结构和兴奋传递的临床意义;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和刚性收缩的概念。
第三章血液
靠前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基本功能;红细胞压积的概念和正常值;血液的PH值;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容量的计算及失血量与临床的关系;临床常用等渗溶液。
第二节血细胞
1.掌握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掌握红细胞的位置、原料、成熟因子、调节和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量、分类百分比和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2.熟悉血沉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贫血的概念。
第三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掌握凝血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内凝血和外凝血的区别;纤溶的概念。
2.熟悉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体内天然抗凝血物质;纤溶系统的组成。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
1.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依据;输血原理;交叉匹配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Rh血型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凝集现象;血型遗传;血型鉴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靠前节心脏功能
1.掌握血液循环的概念;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的主要特征;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自律和正常起搏点的概念;心内兴奋传导通路;心动周期的概念;卒中容积、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的概念和正常值;靠前和第二心音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2.熟悉血液循环;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的离子基础:自主细胞与非自主细胞的区别;潜在起搏点;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传导性特征;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中中央室压、瓣膜活动度、血流方向和心室容积的变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理储备的概念。
第二节血管生理学
1.掌握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血流途径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形成和回流的机理;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生理学意义。
2.熟悉动脉血压稳定的生理意义;微循环的概念;组织液形成和回流的影响因素及水肿的常见原因;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掌握心血管神经支配;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心;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敏感反射(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熟悉降压反射的过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五章呼吸
靠前节肺通气
1.掌握呼吸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基本环节;肺通气的动力、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生理功能及意义: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及意义。
2.熟悉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力和胸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肺容积和肺容积。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1.掌握影响肺通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定义、正常值及意义;气体交换的力量。
2.熟悉肺通气和组织通气的过程和意义。
第三节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1.掌握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发绀的概念;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2.熟悉紫绀与缺氧的关系;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整
1.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类型和合适的刺激。
2.熟悉血液中氧、二氧化碳、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
第六章消化吸收
靠前节概述
1.掌握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功能;
第二节消化
1.掌握胃排出物的概念空;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功能;排便反射的主要中心。
2.熟悉唾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功能;胃的运动形式和意义;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功能和意义:小肠的运动形式和意义;排便反射的基本过程及常见排便异常的原因。
第三节吸收
1.掌握营养素的主要吸收部位及其原因。
2.熟悉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形式和方式。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靠前节能量代谢
1.掌握能量代谢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熟悉身体能量的来源和方式;基本状态。
第二节温度
1.掌握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和生理变化;人体的主要生产和散热器官;体温调节的基本中心。
2.熟悉人体主要产热方式;散热模式。
3.熟悉高温患者的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设定点理论。
第八章肾脏排泄功能
靠前节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1.掌握排泄的概念;肾单位的构成;球侧装置的组成和意义:调节肾血流量。
2.熟悉人体主要排泄器官;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掌握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有效过滤压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2.熟悉过滤膜的结构;过滤器平衡。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1.掌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渗透性利尿和肾葡萄糖阈值的概念和正常值;分泌和排泄的区别。
2.熟悉几种重要物质重吸收的过程和意义;H+、NH3、K+分泌的过程和意义;最大吸收极限的概念和正常值。
第五节尿液生成的调节
1.掌握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水利尿的概念;醛固酮的生理功能。
2.熟悉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调节;醛固酮分泌部位和释放的调节。
第七节尿液及其排放
1.掌握尿液正常值和多尿、少尿、无尿的判断标准;排尿反射的主要中心。
2.熟悉排尿反射的基本过程。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靠前节概述
1.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熟悉感觉器官的构成。
第二节视觉器官
1.掌握近处物体的调整方式;近点、光反射和近反射的概念;眼睛屈光异常及其矫正方法;杆细胞和锥细胞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的关系:视野和视野的概念。
2.熟悉杆细胞和杆细胞的分布;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的组成;暗适应、亮适应、色盲的成因。
第三节听觉器官
1.掌握声波进入内耳的方式;鼓膜和听骨链的功能。
2.熟悉外耳、中耳、内耳的功能;咽鼓管的功能;中耳的增压作用。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靠前节是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的概念,突触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中央励磁传输特性。
2.熟悉神经纤维的分类;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突触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征。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掌握特定投影系统和非特定投影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内脏痛的特点;受累疼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熟悉感觉区在体表的投影面积和投影规律。
第三节,神经系统调节身体运动
1.掌握牵张反射的概念、分类及临床意义;小脑对身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2.熟悉脊柱休克的概念和机制;去脑僵化的概念和机制;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肌肉张力的调节作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定位和特征。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掌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功能特点和生理意义;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
2.熟悉自主神经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分布、主要功能及受体的主要阻断剂;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能纤维的分布。
第二章XI内分泌学
靠前节概述
1.掌握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许可行为的概念。
2.熟悉激素的分类;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
第二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1.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
2.熟悉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主要生理功能;神经垂体激素的种类、合成/释放位点及生理功能;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甲状腺内分泌
1.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2.熟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四节肾上腺内分泌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
2.熟悉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五节小岛
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第十二章繁衍和衰老
靠前节雄性生殖
1.掌握睾酮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女性生殖
1.掌握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月经周期的概念及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熟悉卵巢的生理功能;月经周期形成的机制。
2020年,安徽专升本视频课程已经更新,考生可以访问乐贞教育观看。准备参加2020年安徽大专生考试的考生也要注意考前报名时间,以免错过考试。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安徽专升本 上一篇:2020年兰州财经大学专升本英语考试大纲 下一篇:2020年兰州财经大学专升本计算机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