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饶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考试教材:曹石图、孙静:《旅游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年版。参考文献:谢春山,《旅游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旅游文化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尤其是导游和旅游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调查为入门指导,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机制,了解旅游发展的规律,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的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旅游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学习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提高旅游水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
二、教学参考书
教科书:
曹石图、孙静:《旅游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书目:
谢春山:《旅游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三、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靠前章是对主要旅游文化的介绍
教学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文化概述
文化概念、文化的结构和类型、文化的不同分类、文化的成因和基本特征、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和互动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的互动。
第三部分是旅游文化学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第四节旅游文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化的概念、结构、类型、成因、特征和功能。
2.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功能,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3.掌握旅游文化的主体、客体和媒介的概念。
4.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思维题
靠前,名词解释
文化,旅游文化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文化?并从元素和结构方面进行解释。
2.以迪士尼乐园为例,分析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3.简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4.阐释旅游文化的内涵。
5.旅游文化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6.简述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
第二章是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
课程内容
靠前节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异化,人性的超越与回归。
第二节旅游动机的文化分析
对旅游动机类型的文化分析和对旅游动机的历史观察表明了旅游的非功利精神。
第三节旅游美学的文化分析
旅游审美的要素和特征,类型特征,美感的层次分析,旅游审美文化的时间空差异。
第四部分是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
概念及其文化属性,消费行为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旅游主体消费行为的文化差异,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走向,异化与引导。
第五节塑造旅游主题的文化人格
旅游是最有文化意义的行为,是文化人格塑造的空场,是旅游主体塑造的理想文化人格。
考试要求
1.理解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和人的异化,理解人性的超越和回归。
2.学会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审美行为、旅游消费行为和文化。
3.把握旅游中塑造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意义。
复习思维题
靠前,名词解释
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
二、简答题
1.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有哪些?
2.根据实际情况,谈谈文化因素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3.中西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有哪些文化差异?
4.旅游消费行为异化的表现有哪些?如何正确引导?
5.说明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和人的异化。
6.尝试对游客的旅游动机进行文化分析。
7.旅游审美化有哪些类型?
8.举例说明旅游美感的三个层次。
9.说明在旅游中塑造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意义。
3.案例分析:游客飞越南极洲。
第三章是文化景观旅游文化
学习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风景园林与旅游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特色比较、园林文化与旅游。
第二节旅游与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古城、宫廷、陵园、寺庙、石窟、古塔、桥梁、民间建筑、中西古代建筑文化比较、传统建筑文化和旅游。
第三节民俗文化与旅游
民俗文化概述及特征,民俗文化中旅游审美的内容,民俗文化旅游审美的特征及社会意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第四节旅游与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构成要素分析、中国酒文化和茶文化赏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第五节旅游与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基础知识(宗教学校及其教义、宗教神灵和偶像)、宗教文化分类(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道教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
考试要求
1 .掌握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方法。
2.掌握中西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的差异。
3.掌握园林文化、传统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的途径。
复习思维题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美学思想和主要创作手法
2.比较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特点。
3.比较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不同特点。
4.简述中国园林的元素及其在造园艺术中的审美功能。
5.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或类别)。
6.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
7.比较中西古代建筑风格的主要差异。
8.说明中国美食美的要素。
9.简述中国八大菜系的风格和特点。
10.简述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
11.简述酒的文化魅力。
12.中西饮食文化的简要比较。
13 .简要概述主要类别及其文化特征。
14.简述宗教文化的审美功能。
15.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途径?发展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案例分析:扬州葛源四季假山。
三,随笔题
1.宗教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分析或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吸引力的一般分析。
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
3.以北京故宫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4.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制度主要有哪些方面?
5.比较四大宗教的异同。
6.为什么说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道教?
第四章艺术景观旅游文化
学习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雕塑艺术与旅游
雕塑的艺术特征和形式,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成就,中国雕塑的审美特征,中西雕塑文化比较,雕塑与旅游。
第二节中国书法艺术
主要书法风格的艺术特征及演变,历代著名书法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体现,书法与旅游。
第三节音乐艺术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欣赏,传统民歌的地域特色,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考试要求
1.掌握雕塑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方法。
2.掌握中西方雕塑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差异。
3.掌握雕塑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的途径。
复习思维题
1.雕塑艺术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或优势?
2.描述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3.比较中西雕塑文化。
4.指出金、唐、宋时期书法艺术的主要特点。
5.描述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和欣赏要点。
6.描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
7.音乐文化和书法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根据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景点的实际谈谈个人想法。
二、案例分析:洛阳龙门石窟大佛。
第五章旅游企业文化
学习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旅游企业的文化内涵
旅游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一般特征和个体特征。
第二节旅游企业的文化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调节功能、辐射功能、创新功能、效率功能和抑制功能。
第三节世界主要旅游企业文化类型的跨文化分析
美国旅游企业文化、日本旅游企业文化和中国旅游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注重学习氛围的培养,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更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更注重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更注重“人本管理”。
第五节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内涵、评价标准、形象塑造、遵循原则、关键环节和主要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旅游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2.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作用。
3.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原则、方法或途径。
复习思维题
1.简述旅游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和结构。
2.简述旅游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3.试比较美国和日本旅游企业文化的特点。
4.CIS包含哪些层次和内容。
5.描述旅游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6.案例分析:宜昌国际大酒店企业文化建设。
第六章旅游地域文化
学习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现代旅游业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启示。
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区
赵岩旅游文化区、秦晋旅游文化区、中原旅游文化区、齐鲁旅游文化区、荆楚旅游文化区、巴蜀旅游文化区、皖赣旅游文化区、吴越旅游文化区、闽台旅游文化区、岭南旅游文化区、云贵旅游文化区、关东旅游文化区、草原旅游文化区、西北旅游文化区、青藏旅游文化区。
第三节区域旅游文化规划
把握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定位,探索区域旅游的文化特色和主题定位,注重文化资源转化的可行性认定。
第四节塑造区域旅游文化形象
塑造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做好区域旅游文化建设,防止区域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伪文化”。
考试要求
1.掌握地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2.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区域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3.正确认识旅游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关系。
4.把握区域文化建设的原则。
5.培养学生分析和策划旅游目的地形象主题的能力。
复习思维题
1.分析民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简述地域文化对旅游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3.为什么文化主题的定位是旅游文化发展的关键?
4.什么是旅游形象?旅游形象塑造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5.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主要有哪些途径?
第七章旅游跨文化研究
学习内容(知识点)
靠前节旅游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传播概述,旅游跨文化传播,
第二部分比较了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
中西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中介文化的差异
第三部分分析了中西旅游文化差异的原因
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宗教文化。
第四部分是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冲突,融合
第五节跨文化旅游活动与旅游管理
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旅游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加强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营销的文化针对性,实施跨文化管理,克服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壁垒。
考试要求
1.了解旅游的跨文化传播属性。
2.了解中西方旅游文化在主体、客体和中介方面的差异。
3.了解中西旅游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原因。
4.认识到树立跨文化意识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旅游商务活动的重要性。
复习思维题
1.为什么说旅游是跨文化交流活动?
2.如何理解旅游学科的跨文化传播功能?
3.中西方游客在旅游性格、消费习惯、审美、服务感知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4.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西旅游文化的差异。
5.如何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旅游跨国企业通常面临哪些文化壁垒?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7.案例分析:中国人的“顾客由自己支配”。
第八章:旅游根植带文化的变迁与调整
学习内容(知识点)
旅游业对接待区社会文化的影响:正面和负面。
旅游对接待区社会文化影响和作用的机制分析
旅游接待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文化调整
正确对待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旅游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协调是旅游发展的最高境界,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发展的行为准则和最终目标。
考试要求
1.把握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正负影响及其机制。
2.认识和理解旅游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文化变化。
3.掌握旅游接待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调整方法。
4.正确认识和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
复习思维题
1.解释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含义和本质。
2.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接待区的文化调整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什么是「另类旅游」?
4.试解释科学旅游发展观的具体含义。
5.案例分析:泸沽湖——变化中的女儿国。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江西专升本 上一篇:2020年上海海事大学专升本工商管理考试大纲 下一篇:2020年上饶师范学院专升本法理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