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专升本文学概论考试大纲(下)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5-03

前面是乐贞教育为云南专升本考生编辑的2019年云南专升本文学概论考试大纲(上)。现在,给大家总结的是2019年云南专升本文学概论考试大纲(下)。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1.背: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概念。

2.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小说的基本特征;剧本的基本特征;散文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2分)

靠前节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

1.记忆:(1)文本、外延、内在和陌生的概念。

(2)文学文本的三个层次。

2.理解:文学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应用:(1)举例说明文学演讲的内涵和特点。

(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内涵和特征。

(3)文学意蕴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典型文学

1.理解:典型理论的发展过程。

2.背:典型、特色、特色、典型环境等概念。

3.理解:恩格斯关于“在典型环境中真实再现典型人物”的论述。

4.应用:(1)把握文学的典型审美特征,并运用于作品分析。

(2)分析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文学意境

1.理解:中国古代意境的形成过程。

2.背:意境、虚实、韵味等概念。

3.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对意境分类的两种方法。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点。

第四节文学形象

1.记忆:符号、荒诞、审美意象等概念。

2.理解:(1)意象一词的四层含义。

(2)中国古代文论中象征意象的理论渊源。

(3)审美意象的分类依据和两种意象的内涵。

3.应用: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叙事作品(10分)

靠前节叙事定义

1.记忆:概念,如叙事学,叙事和事件。

2.理解:(1)叙事作品和抒情作品的分类依据。

(2)叙事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性。

(3)叙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在叙事作品中的意义。

第二节叙述内容

1.记忆:剧情、动作元素、角色、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等概念。

2.应用:(1)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剧情与事件的关系。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人物角色的双重性。

(3)简要分析作品中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第三节叙事话语

1.背:课文时间与故事时间、时间顺序、时间距离、频率、视角等概念。

2.理解:(1)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2)叙事事件中各种叙事视角的特点。

3.使用时间顺序、持续时间和频率三个概念来分析叙事文本中的时间关系。

第四部分描述行动

1.理解:(1)叙述者和作者两个概念的区别。

(2)文本中叙述者声音的含义,区分不同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差异。

2.应用:分析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特征。

第十章抒情作品(10分)

靠前节歌词定义

1.死记硬背:抒情、抒情作品等概念。

2.理解:(1)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2)“抒情性是文学作品的普遍属性”。

(3)抒情作品的主要体裁和常见风格。

(4)文学抒情与一般情感宣泄的联系与区别。

3.应用:(1)结合实际情况:“抒情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映。”

(2)举例说明抒情作品中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抒情作品的构成

1.理解:中外文论对诗与画的关系。

2.背谱:抒情内容、抒情话语、抒情作品的结构、节奏。

3.理解:(1)对抒情话语和抒情内容的理解是一种直接的融合关系。

(2)抒情作品真实性的内涵。

4.应用:(1)说明普遍话语和抒情话语的区别,以及抒情话语突出语言表达功能的方式。

(2)举例说明抒情作品中声音与情感的关系,景物与情感的关系。

第三节抒情方式

1.记忆:修辞,象征,抒情和其他概念的抒情话语。

2.理解:(1)抒情话语的各种修辞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2)各种抒情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

(3)主要抒情角色有哪些?

第十一章文风(10分)

靠前节风格概念

1.理解:关于风格理论的各种说法。

2.背:风格、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等概念。

3.理解:(1)评论“文如其人”、“文体为人”的观点。

(2)文风内涵。

4.应用:(1)举例说明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2)举例说明文体与话语情境的关系。

(3)举例说明风格特点。

第二节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1.背:文风,创作个性,日常个性。

2.理解:(1)如何充分理解文风的定义。

(2)文学风格对外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三节文体的类型和价值

1.记忆:简单风格、简单、丰富、风格、柔和、温和、严格和松弛的概念。

2.理解:(1)陈望道提出的八体特点。

(2)风格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文体与文化

1.背记: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体裁风格。

2.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文学流派的风格。

第十二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本质(12分)

靠前节文学消费和一般消费

1.记忆: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文学传播、大众传媒、文化市场、高雅文学、大众文学、文学接受等概念。

2.理解:(1)理解文学消费二重性的内涵、成因和影响。

(2)文学消费接受的思想性。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尝试描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文学接受的客体和主体

1.文学的认知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的文化属性等概念。

2.理解:(1)文学接受者各种属性的内涵和完整性。

(2)文学接受者多样化需求的内涵和完整性。

第十三章文学接受过程(12分)

靠前节是文学接受的发生

1.记忆:期待视野、风格期待、形象期待和暗示期待。

2.理解:(1)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的内涵。

(2)接受情绪与阅读效果的关系。

(3)读者形成的隐性决定因素。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记忆:召唤概念,如结构、对错、反错。

2.理解:(1)“填入空”、“对话”、“兴趣”的提出者和主要内涵。

(2)理解“文学接受”只能在文学中有读者相伴

这种观点只能通过基于符号的想象来进行。

(3)文学接受过程中变异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4)文学接受是差异性和社会普遍性的统一。

3.应用:(1)结合具体作品和中西方文学理论中的相关论述,阐释文学接受的再创造。

(2)分析文学再创造的原因。

(3)分析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区。

(4)分析治疗挫折与艺术魅力的关系。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

1.记忆:共鸣、净化、理解、保持的概念。

2.理解:(1)文学接受中歌唱、净化和理解的区别与联系。

(2)产生共鸣的原因。

3.应用:(1)举例说明净化的具体性能。

(2)举例说明理解的特点。

(3)举例说明延迟在文学接受中的意义。

第十四章文学批评(12分)

靠前部分是文学批评的定义

1.背: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标准,历史观点,美学观点,思想标准,艺术标准。

2.理解:(1)文学批评的内涵和性质。

(2)文学批评的思想性。

3.应用:用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来分析和批评某一文学现象。

第二部分是文学批评的模式

1.理解:中西文论讨论各种批评模式。

2.死记硬背:伦理批判、社会历史批判、审美批判、心理批判、语言批判、文化批判等概念。

3.理解:(1)伦理批评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2)审美批评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3)心理批评模式的基本方法和类型。

(4)语言批评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文化批评模式的主要精神和特征。

第三,参考资料

1.童庆冰主编:《文学理论教程》(21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08年。

2.刘安海、孙文贤:《文学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3.王先宇、孙文贤:《文学理论概论》(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四、试卷结构和题型

(a)测试类型

1.填空题(重点是基础知识)。(14分/每个空1分)

2.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每个小问题20分/2分)

3.名词解释(侧重基础理论)。(每个小问题25分/5分)

4.真假题(重点考察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小问题15分/5分,判断2分,解释3分)

5.简答题(侧重基础理论)。(每个小问题40分/8分)

6.征文题(重点考查基础理论和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的综合能力;包括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评论或者对某一文学现象的分析评价。(36分/每道小题18分)。总分150分。

(2)试卷难度比

容易题约占35%,一般题约占40%,难题约占25%。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

上一篇:2018年九江学院专升本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下一篇:2019年云南专升本基础会计考试大纲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