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成人高考语文常用文言文虚词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25

第一,代词

可以指人、事、物等。与“之”不同,古汉语中的“之”往往隐含着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面的词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所以一般只作为定语使用。魏晋时期,“气”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也可以作为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前《我在国》中的“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后者“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

2.于是颜鹤波开始转脸,看着大海叹了口气。(《庄子·秋水》:指河伯,可译为“他者”)

3.之后如果打起来就被送去告少年寺坐牢。(《五代石灵官传·序》:指前事,可译为“此”“此”)

4.越试越是搞、许两家,越是往来于两家之间,越是祭祀所谓的双庙。(《张仲诚传》:指当地民众,在主谓结构中充当主语)

5.他以李陵为特长,无事可做。(《马陵传》指马陵,可译为“他”,在句中充当主语)

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古汉语“其”的指称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以用作具体指称、远指、近指;指一个人的时候,不仅可以指第三人,还可以指第一、第二人称,需要根据上下文确认。例如:

1、老年人闻其味,腻其为迂腐?(《向刘一樟树报告》:这是作者的自述,可以翻译成“我”)

2.李生的第一步:生命之书很高,他准备问该怎么办!(《答李一书》:指李生,这里可以翻译为“你”)

二、连词

并列连接的句式表示选择连接,可以翻译成“是…或”或“…或…”。例如:

如果是,那也是满心欢喜?它没有乐趣?(《答李一书》)

三、语气词

“起”作为一个声调词,通常放在句首或句中,可以表示各种声调。

1、表猜语气,可译为“大约”、“恐怕”、“也许”、“也许”等。例如:

①虽然,对别人来说,恶其肖?(《答李一书》)

(2)几千块钱,重币;100遍,秀使也。齐琦文志伊。(《冯谖·孟可·昌俊》)

(3)如果是,是否与我们的行业相似?(《种树骆驼传》)

2.劝诫、规劝、希望、教导的表达一般用在祈使句中,可以翻译成“必须”、“必须”。例如:

(1)和二三亚在一起,二七念念不忘父亲的野心!(《五代传·序》有不忘:可译为“不忘”)

3.表现出反诘的语气。可以翻译成“池”、“墨菲”、“哪里”等。例如:

即便如此,它又有多少敢自称?(《答李一书》)

如果我们在没有泉水和隧道的情况下相遇,谁会说不是呢?(郑博科段颜瑜)

4.强调语气可以翻译成“毕竟”。例如:

(1)如果整个国家不亡,会造就谁的功绩?(《张仲诚传》)

四.副词

作为副词,“他”可以表示方式、程度、时间等。可以翻译成“全和”、“全和”、“临时”、“他”、“别说了”等。,类似于现代汉语的用法,不难理解。还有两种用法是现代汉语没有的,要注意。

1,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表示这个动作很快就要产生了,可以翻译成“很快”、“很快”、“很快”等。例如:

(1)坐下宰。(《张仲诚传》)

(2)吃,但不要咽!(《张仲诚传》)

并且做到:它即将结束

①三人也中枪,伤贵族,杀之,尽之。(《李将军传》)

(2)汉兵死了一大半,汉军全死了。(《李将军传》)

(3)在没有什么可等待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张仲诚传》)

而穷:意味着无事可做

①及其无望和贫乏...虽然想去,也达不到。(《张仲诚传》)

2.在量词之前,表示接近这个数,可以翻译成“大约”、“接近”、“即将到来”等。例如:

镇守睢阳之初,城内只有一万士卒,数万百姓。(《张仲诚传》)

三年后马玲回来了。(《马陵传》)

1.连接前后两项,表示连接的选择,可以翻译成“是...或者……”, "...或者……”,等等。比如:知正不知邪怎么够?(《答李逸书》是真是假。)

难道我不认同对方而作恶?而固命也?(《李将军传》)

2.连接前后两项表示并排连接,可以翻译为“再次”...再一次……”或者“一边...一边……”。比如住一两天,(小)不能来探望,却又气又喜。(《史记·淮阴侯列传》)

动词 (verb的缩写)谐音词

1.“之语”的辅音(即“之”的声母,“之”的韵母和重音结合在一起。“于”的古音与“胡”相同。“之”是指示代词,“于”是介词,所以“诸”只在此时出现在句中:“之”是前面所提动词的宾语,指的是上述的人、事、物;"于"与后面的词或短语构成了宾语-宾语结构,前面介绍的宾语-宾语结构涉及到目的、地点、地址、内容等。例如:

(1)使用并放弃所有人。(《答李一书》)

(2)用了就应用到所有人身上,舍了就传给它所有的弟子,把所有的经文都挂下来给后人看。(《答李一书》)

(3)更像船...(《遗嘱》)

(4)朱妍的公共砍伐。(郑博科段颜瑜)

2.“知乎”的组合。“之”是指示代词,“乎”是语气词。这时,“诸”只出现在句尾:“之”是之前所呈现动词的宾语,“乎”是用来完成句子的。例如:

①斯里兰卡有美玉,而且藏起来了?求善行卖?(《论语》)

②文王七十里外。有多少?(《孟子·惠亮·王霞》)

不及物动词近似数字

这时用“诸”作定语,表示一定尺度的整体或整体中的每个个体,可译为“你”、“中”等。比如赶走薛,让官员叫人出钱,他们就来收。(《冯谖·孟可·昌俊》)

而各部下面一个校尉,人才不如人,却有几十人拿侯靠着打击胡。(《李将军传》)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湖南成考高起专本语文真题练习之文言文阅览理解题                  下一篇:成考高起专本语文课程要点讲义之《都江堰》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