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专升本院校怎么样?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5-05

2019年,山东高考时间是3月16-17日。准备报考山东高考的考生一定要备考。努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参加考试之前,很多考生咨询了我们德州大学的老师,关于如何升级到这个学院。让我们和小编一起看看。

德州大学是山东省政府直属的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成立40多年来,植根于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沃土,吸收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神,不断谱写教书育人、创新创新的新篇章。

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被誉为“申经门户”、“九大天区”的德州市,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德州历史悠久,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大禹治水、读书台、署理平原县、明清运河旧路、苏禄王墓等历史文化遗址,涌现出董仲舒、米衡、窦建德、颜真卿、邢东、任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德州是全国交通的主要枢纽城市。京沪高铁等线路开通,德州将全面融入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古运河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省德州市在京津冀南部建设工业事业、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运输基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已经正式确立了“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德州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部空转移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已被命名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一圈一带一区”覆盖德州市全部或部分区域,承担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2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丰富的区域资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的发展

学校创建于1971年,经历了德州师范学院、德州学院、德州大学三个时期。1971年5月,德州师范学院诞生于文革时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在规范和超越的过程中成长壮大。1997年3月,德州师范学院、德州教育学院、德州业余大学合并组建德州学院,开启了综合办学之路。自1999年以来,已合并为五所高职院校,应用型办学特色更加突出。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德州大学在本科层次成立,标志着从普通专升本向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德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11月,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全国首批同类院校和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9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评价。2017年被批准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首批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授予硕士学位的项目建设单位。

定位和特点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规律,服务区域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立足地方、应用、特色办学定位,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注重突出学科专业特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校地互动、产教融合、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原则,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和传统文理类应用型方向,逐步形成以文理类为基础、以产业管理为主体、以信息技术、能源机械、食品生物学为支撑的优势专业。 以纺织服装、材料化工、经济管理和人文教育为主导,注重人才培养特色,根据国家战略、地区发展、学生需求和学生实际,坚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原则,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性强、创新性强、视野开阔、素质高、责任重”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注重突出区域特色,确立“扎根德州、面向山东、辐射周边、服务京津冀、一圈一带等国家和山东省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德州及周边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服务导向将学科与地方产业对接,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对接,加大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力度,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坚持自强不息、弘扬道德的民族文化精神,渗透朴素厚重的区域文化特色,不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激励育人的精神,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1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形成了以文、理、工、管为主,多学科渗透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以及以本科教育为主,兼营专业教育,积极发展部分重点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2009年确定为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201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三五规划靠前批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授予硕士学位的项目建设单位。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专升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德州有9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中德州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5578人,成人教育生13120人,与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专升本联合培养研究生24人。

教育和教学

学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一个国家特色专业、一个综合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和一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已被批准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国立大学。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省级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撑计划试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36门。三年来,承担国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2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获得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项目建设专业(群)4项。164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获批,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71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2篇,核心期刊发表17篇,批准实用新型专利119项。在国际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奖51项。其中,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连续获得国际一等奖。全国比赛共有2169个奖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红绿蓝杯”中国大学生纺织品设计大赛和“中国杯”全国师范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特别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专升本商业精英挑战赛流通业务运营模拟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大赛、高等教育杯大学生先进测绘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奖励1817项。被批准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17年被批准为学分制管理试点单位。

科研

学校为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做出了巨大努力。基础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研发能力,其中在生物物理、纺织服装、生物科技、功能材料、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区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学习影响力。近3年主持垂直项目298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个,国家星火计划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个,其他省部级项目58个。发表论文819篇,其中SCI、EI、SSCI、A,HCI论文227篇,CSSCI期刊227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出版了42部学习著作。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85项,其中省级科研奖励11项。

服务社会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努力打造区域应用型人才输出地、科技和智力服务支撑地、文化传承与创新承载地、高层次人才储备地、新型高端智库。德州行动计划的三个阶段已经实施,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服务当地工作。2016年12月,德州市委办公室、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向全市转发《德州学院服务德州行动计划(2016-2020)》,建立校区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服务德州对接计划,确定首批110个地方服务项目。德州学院发布《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实施意见》,确定六项主要任务,全力服务德州市京津冀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学校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自2017年以来,学校领导带领团队完成了与德州市13个县市的靠前轮校地合作,并进行了几轮互访交流,形成了有效的校地合作交流机制。目前已与德城区等9个县市签订了综合合作协议,在综合合作、科研协作、联合研究、信息咨询、合作教育、教育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各县市80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各项具体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合作成果初见端倪。产学研合作、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三年来,共授予发明专利34项,转化科研成果10余项,批准省市科研项目80余项。围绕德州市现代工业体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设了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80余种社会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校与地方、行业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成立了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地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中心等一批文化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文化论坛和文化宣传活动。先后编辑出版了《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三辑34卷,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国际汇兑

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深入研究对外交流合作发展规律,不断把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推向新的水平。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新时期对外开放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一带一路”共建的教育行动》,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波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6个国家和港台省65所大学在办学、师生交流、科研文化交流、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依托中俄、中澳合作教育项目、波兰国际班、学分互认项目,选拔1000多名学生出国留学交流,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奖学金委员会、山东省政府资助项目和各类国家专项资金,选派100多名教师出国深造、考察访问、参加学习会议,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招收了300多名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建设“德州大学来华留学生区域文化体验基地”,促进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学校成功举办国际文化节、中俄国际学习研讨会、“教育部俄罗斯艺术大师班”、“波兰文化周”、“中韩创新创业文化周”等大型国际教育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大学的全体教职员

教职工16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博士231人,硕士635人,教授108人,副教授434人,硕士生兼职导师45人。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学习氛围好。学校大力实施“天衢人才工程”,已引进5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泰山学者2人,教育部乐贞人才1人。着力建设适应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国家职业教育教师1名,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教育部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泰山学者海外杰出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山东省优秀科学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著名教师7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育家1人,山东省专升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首席专家3人, 批准了山东省百名理论人才、15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名德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2名德州市首席专家、2名德州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 学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颁布《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暂行办法》,114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11名专家被任命为德州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共有245名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受聘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操作条件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科研教学设备总值18561.3万元,藏书221万册,电子书115.9万册,电子期刊53.1万种,共29个中外文数据库。有256个实验室、实习基地、13个语言实验室和136个多媒体教室。注重信息化建设,拥有8000多个网络信息点,30个无线接入点,校园网网点总带宽提高到2000Mbps,数字精品课程互联网门480多个,数字资源225013GB。构建了系统集成的学校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图书借阅、综合财务收费、手机教务、学生管理、用电管理、校园网收费的“一卡通”管理。占地1188英亩的校园东扩工程和旧校园改造正在分阶段进行。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约28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住宿等房间。一个布局科学、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将与德州查河两岸融为一体,成为德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德州大学的成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声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专升本毕业生预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专升本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院”、“山东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 “专升本人事工作先进单位”、“专升本教务管理先进单位”、“专升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领导参考》四次公布特色办学经验。三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Zhongqing.com、Sina.com等媒体宣传报道了50多条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校友会网等社会机构开展的大学评价中,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师资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一直位居全省同类大学前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的历史征程。面对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将继续深化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努力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绩显著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地方的作用突出,大学文化的引领和辐射功能日益突出。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山东专升本

上一篇:山东师范大学有没有专升本                  下一篇:安阳师范学院专升本专业有哪些?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