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修辞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词语和句型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了解词语和句子的修辞手段,以及口语文体和书面语文体的基本知识。
(二)学会识别和纠正一些常见的修辞不当和歧义现象。
(3)理解语言节奏的含义和作用。
(四)熟悉一些常用修辞格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修辞学的基本要求。
修辞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目的明确,才能准确传达语言信息;二是适合具体情况,使言语与语境和谐协调。
第二节词语的选择。
组织词语时,要注意声音的协调,尤其是单音节词语的协调,使音节分布均匀。文字的组织还必须考虑风格和情感的协调,使思想内容和表达保持一致。
第三节句型的选择。
句子的修辞重在句型的选择,注重连贯的、组织良好的语境衔接,同时又要简洁、重点突出。
第四节歧义。
歧义产生的原因有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和语义。歧义可以通过变换等方法消除。
第五节语言节奏。
将整句与散文中的三句结合起来,上下句交替使用,适当安排散文,可以使散文的节奏铿锵朗朗。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更注重节奏、流畅、押韵,能唱能唱。
第6节和第7节中常见的修辞格。
这里常用的修辞格有12种:比喻、类比、转喻、链接、夸张、双关、对比、移就、对偶、排比、错综、戏仿。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修辞学的基本要求。
1.领悟:修辞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立场;第二,我们应该选择句子的表达来适应特定的语境。
2.应用:识别不符合修辞要求的言语表达。
(二)词语和句子的选择。
1.理解:对单词和句子选择的要求。
2.应用:识别词语、句子修辞不当的常见现象,并加以修改。
(三)消除歧义。
1.了解:(1)歧义产生的原因,(2)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
2.应用:(1)可以揭示歧义,(2)使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歧义。
(4)节奏
1.领悟:节奏安排在中国散文诗中的作用和节奏安排的主要手段。
2.应用:根据诗歌节奏的需要调整词语。
常用的修辞格。
1.识记:12种常用修辞格:比喻、类比、转喻、链接、夸张、双关、映衬、及物、对偶、排比、错综、戏仿。
2.理解:这12种修辞格的表达功能。
3.应用:(1)认识上述修辞格,(2)正确使用修辞格,(3)学会识别修辞格使用不当的常见现象并加以修改。
编辑建议:
来参加现代汉语自学辅导吧。
2014年自学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免费视频播放历年自学真题。
自学考试时间调整考试机会减少如何高效备考?
早一天学习,早一步毕业。2014年,网络家教是一个热门举措!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现代汉语修辞考试大纲自考 上一篇:2014年自考现代汉语考试大纲语法 下一篇:2014年自考现代汉语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