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根据2013年2月初近500户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的岗位数量同比平均下降了15%左右,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的一年”。同时,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没有受到影响。百年职校校长刁文在21世纪教育沙龙上说:“我们的毕业生同时收到六七个就业通知是很正常的。他们担心的是如何选择。”就业市场上本科和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供需对比,为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学校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人才市场上高等教育毕业生的供需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到初级、中级专业人才短缺。本科生多的时候,适合本科学历层次的岗位供给会超过需求,而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会少,适合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会超过供给。
大部分初、中级专业人员和高技能工人负责高职高专学生。然而,很多高校对现有水平感到不安,这在学校制定的5年和10年规划中得到了突出体现,这些规划将提升和提高办学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部分高职院校竞相升级高校,不少家庭“取三本而不取专科”的传统观念也迎合了本科院校的扩招趋势,使得就业市场倒金字塔上不同层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针对上述情况,以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为主体的民办学校及时将职业教育纳入学校思维,承担起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责任,是一个新的机遇。
很多民办学校在办学初期盲目跟风,想成为民办综合性院校。然而,学生在毕业时获得的各种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与公立大学毕业生的资格相比没有优势。不拼学历,只能拼技能和技能。近年来,更多的民办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求大”向“求优”转变——加强少数特色鲜明、适用性强的专业建设。同时,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办学合作,突出办学特色和出口优势,为企业培养“有用”和“储备”的专业人才,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订单式”培养的民校毕业生很受欢迎。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已经从“教育等于工作”转变为“技术等于工作”。考生弃三本书去私立学校已经不是个案。民办高校只有保持定向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才能抓住机遇,做强做优,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为民办教育创造沃土。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民办学校职教特色 上一篇:提醒:备考7月自考要用新版教材 下一篇:如何识破民校招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