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的心声:自考改变命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0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工资待遇:非就业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工资低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的,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根据我国教育部1988年第15号文件规定,可以享受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自考让我走向坚强

生活就像天气。有晴天,也有雨天。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没有船的渡船,没有桥的河岸。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我在失败面前退缩的时候,我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但是自考帮助了我,它让我重新振作,重拾希望。在自考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在学习中,我要正视自己的失败,以顽强的意志迈出自考道路上的每一步。

自学学习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充实和快乐。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开始新一天的奋斗。

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实现自己价值的目标,我不断前进,不回头,相信自己会成功。忙碌了一天的生活,虽然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俗话说“不劳无获”。

是的,既然选择了自学,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即使这条路如此艰难,我也要顽强地坚持下去。我们自学成才的学生应该学习奥林匹克运动员的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困难都不要放弃或放弃。我坚信所有努力自强的自考生都能成功。

你有没有因为失败而在人生的码头退缩过?你的懦弱被鄙视了吗?我的自学经历告诉我: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给自己百倍的信心,争取今天,赢得明天。

多难都要坚持下去

今年是我自考的第二年。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分数,我意识到我的自学考试经历能给人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这次自考经历可以让人明白,人在面对黑暗的时候,不要害怕找不到光明,多坚持一分钟,你就离光明更近了一步。只有努力坚持,才有成功的机会。

我是英语专业自考生。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一开始觉得自己英语比较好,所以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专业。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可以说是煎熬。

自考的第一次考试只报了一门公共课,因为当时不知道自考的过程,也没有详细的规划,以至于临近考试的时候,我还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的背书书,只想把心里的每一个字都记住,好像只有这样才不会面对成绩差。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清楚第一次考试对于我以后在考试中的自信和坚持的意义。

结果出来的时候,看到自己奋斗这么久的结果有了回报,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仿佛拿到了自考文凭就开心了。但是第二年,我开始变得懒惰,总是想着处理事情,但是我的力量让我没有勇气一次汇报几件事情。我甚至想放弃。

每年4月和10月的考试不是很冷就是很热;每次考试都会设置几个闹钟,怕你睡了;每次提前很久去考点,每次都晕车;每次出了考点,我全身都冷得发抖。当我可以进入考场时,我不能拿着我的笔。没有自学经历的人,无法理解这种艰辛,无法理解在寒冷中勇敢的坚持,只因为心里有光,有希望,有梦想!

以前自考的我很自卑,现在可以大胆的告诉用人单位:是的,我是自考的,我靠自学拿到了毕业证,不比一个名牌大学生差。也许我的文凭不能证明什么,但它一定能证明我有这种学习能力,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掌握工作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我的自学经历培养了一种学习能力和毅力。

自考改变命运

自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位,更是一种能量,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自学拯救了我们这一代好学的人,我非常感谢自学给我的机会。”第一批自考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张老师说。“我觉得自考很亲切。自考毕业后,觉得自考之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什么也做不了。”第一批自考学生、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王树峰说。“高考错过了高考,帮助我实现了大学梦。感谢自考!自考有58分苦,87分乐。毅力、耐心、恒心,让生活翻开新的一页!感谢自考,让我有了和大学生一样的机会!”2005年毕业的会计专业考生姚说。“在生活受到重创的时候,自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给了我信心和希望。自学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为我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2005年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乔翠叶说。也许他们的经历很不一样,也许年龄上已经算几代人了,但是他们对自学的感受和最新一批自学考生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他们对自学的感受和好评也是如此的相似。自学给了他们一样的:“自学改变命运!”不管是第一批还是最新一批,自考生都是勇于挑战失败的人。自学考试是中国特有的考试制度,在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后,改变了北京数百万考生的命运。在过去的25年里,北京有超过17万的自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业,成为不愿意失败的人中的佼佼者。1983年底,133名中英文专业的学生获得了特殊证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学习逐渐成为社会主题,早毕业的自考生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新京报》刊登了冯哲学试卷答案,至今记忆犹新,被许多老考生奉为圭臬。自学成才的考生刘明,至今清晰地记得20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的隆重的发证仪式。他当时还留着请柬,上面写着:1986年1月13日星期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毕业证书五周年大会。这一时期的自考生大多被“文革”耽误了,回到了农村。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最大的受益者是失去了上大学机会的三岁学生。为此,这一代人特别感谢自学。当自学成才的张谈起自己的圆梦经历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不时用毛巾擦一擦。"自学使一个贫穷的孩子实现了他的大学梦."他说,从初中退学开始,他就一直在不断寻找学习机会,终于在1980年开的自考中实现了。自学成才的王淑凤说,当时她还在北京汽修厂五厂热处理车间当工人。她刚从东北回到农村,已经离开北京10年了。当她回来的时候,她最想做的就是能够学习。她的同学回忆说,自考的时候,王淑凤的腿肿了。自学成才的袁说,1977年恢复高考时,一批高三学生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但由于各种实际困难,大多数高三学生仍然不能上大学。“我是最大的初三学生。十几年的农村生活,我很不甘心,也不可避免的渴望尝试。”后来,他和同伴在自学中成为著名的“豆汁团”。那些年自学成才的那一点点生活,也成了这些自考生最珍贵的记忆。从考生刘手中,至今仍有不少80年代出版的发黄的北京自考试卷,这是北京试卷的前身。每当他有时间,他就会拿出报纸翻找。报纸记录了老一辈自考考生的人生历程,记录了他们年轻、精力充沛的岁月……铁营、流兵、自考也是如此。自1981年第一次自考以来,自考人数一直在增加,一些考生已经毕业。到了90年代,初三自考考生已经基本完成学业,高考失利者逐渐成为自考考生的主体。进入乐贞后,历史赋予北京新的自我审视的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学习型城市做出贡献。参加北京自考已经成为很多考生的终身学习方式。虽然已经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么迫切,但改变命运,提升自己,掌握人生主动权,仍然是很多考生的现实想法。这批新考生的特点是年轻,北京自考考生70%以上在25岁以下。这个群体也是一个追梦群体。他们的经历没有那么大的波折,但也不甘失败。这些考生来自全国各地,人数众多。2005年10月,自考人数达到近20万人。自考法学专业的臧云就是比较穷的一个。赞云从老家来北京后,找了个小饭馆打工谋生,一个月就赚了两三百块。即便如此,老板总是对他的无能大加斥责和嘲笑。臧云忍受着工作的艰辛,挤出时间学习,终于拿到了自考的毕业证书。他对未来的憧憬甚至更好,但现在更有可能实现。王达(音译)是一名自学成才的考生,在北京城市大学的前两年获得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学文凭。15岁辍学打工,只有初中学历。2001年,24岁的王达开始自己接手这个项目,从一个小民工变成了一个小承包商。同年8月,王大一放弃本地工作,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经过努力,他于2004年获得了自学文凭,并被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录用。* *自学,自学成才的考生尹昌友从小厨师转行做律师。尹昌友说:“正是自考让我一个初中毕业生在十几年后成为专业律师。从厨师到律师,我意识到自考就是这样一个学校:只要你有理想,它就会给你机会;只要你努力,它会帮助你成功。我深爱这个学校!”在自考生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是残疾人,没有机会上大学,或者因为受伤被迫停在大学门前。但是自考没有离开他们,他们坐在轮椅上用汗水浇灌着自考文凭。一些考生陆续毕业,给了他们安心和生存的希望。自学成才的郭亚萍就是这样的人。她很小的时候,因为小儿麻痹症,双腿失去了自由行走的能力。一米高的小凳子是帮助她走路的工具。由于客观困难,她最终在小学毕业前辍学。从此大学成了她心中一个遥远而美好的梦。自习之后,她把家里的电话变成了一条小小的心理咨询热线,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用的人。考生秦雨花也是类似情况,病情更严重。她妈妈说,一直以来,秦雨花心中的支柱就是自考,希望能学到点东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2004年,她实现了这个愿望。2005年,秦雨花的《与生活抗争》出版,感染了不少自考生。“* *自学改变命运。”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几代人的心声和感受。25年来,因为自省,很多人的命运都变了。他们的经历激励着新一代的自考考生。现在的自考考生还在体会这句话,自考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问答

上一篇:函授和电大哪个更好 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自考本科真的无用吗? 找工作单位承认吗?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