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的虚词解释之“于”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湖北高校网介绍了文言虚词“于”的用法。

掌握“和”、“着”、“所”、“于”、“易”、“和”、“乃”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识别同一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是学习文言的基本要求。下面是湖北大学给本网站的小连载,介绍文言虚词“于(Yu)”的用法。

  “于(於)”  介词  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事物、内容等,可译为“对”、“向”、“到”等,有时也可不译。例如: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郑伯克段于鄢》)  (4)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冯谖客孟尝君》)  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地点、时间等。可译为“在”、“从”、“至”、“到”等。例如: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于:可译为“到”、“至”。  (3)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谏逐客书》)  (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五代史伶官传序》)  (5)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郑伯克段于鄢》)  (6)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8)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马伶传》)  (9)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3、置于形容词或某一结构之后,引出对比的对象,表示二者间的比较,可译为“比……”、“与……比起来”等。例如: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国也》)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4)(许远)与(张)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张中丞传后叙》)  (5)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取于人矣。(《答李翊书》)――胜于人:超过他人。  (6)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将军列传》)  4、用于被动句中的动词或结构之后,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4)你比别人强,从别人身上拿,你就比别人强,从别人身上拿。(答李一书)——向别人取经:向别人学习。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专升本复习备考:语文学习的两种技能是什么?                  下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的虚词解释之“而”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