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的虚词解释之“而”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5

湖北高校网络小编向曾达介绍了文言文虚词“儿”的用法。

每个升入大学的考生都需要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和”、“着”、“所”、“于”、“易”、“和”、“乃”的用法,识别同一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湖北高校网以下小编介绍文言文虚词“儿”的用法。

  “而”  (一)连词  作为连词,“而”通常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而是连结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结构、主谓结构、句子等,表示多种逻辑关系。主要有:  1、表示顺承接续关系:  有时是表示两种行为或性质的联系,可译为“就”、“来”等,也可不译。例如: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3)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4)坐客乃西顾而叹。(《马伶传》)  有时用在偏正结构里,连结状语和中心语,可酌情译为“来”、“……着”等,也可不译。例如: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秋水》)  (2)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冯谖客孟尝君》)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4)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前赤壁赋》)  有时表示时间上的承续性,可译为“以后”、“然后”。例如:  (1)公入而赋……姜出而赋……(《郑伯克段于鄢》  (2)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论毅力》)  (3)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李将军列传》)  有时还可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例如:  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李将军列传》)  2、表示逆向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然而”、“反而”、“反倒”等:  (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2)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庄子。秋水》)  (4)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论毅力》)  (5)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这耶?(《张中丞传后叙》)  (6)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  (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9)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二)代词  指代第二人称,用作主语或定语,译为“你”或“你们”。例如:  (1)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年》)

(2)早期织造和织造;单词和幼儿,因此鸡海豚。(《种树骆驼传》)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的虚词解释之“于”                  下一篇:2018年普通专升本复习:英语写作模板之口头通知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