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4年普通专升本《普通生物学》教学考试大纲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17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4年普通专升本《普通生物学》教学考试大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4年普通专升本《普通生物学》教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生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生物生长与发育的一般规律,生物的基本类群,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理解普通生物学在生物技术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生物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发展。三、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理解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难点:无一、 生物学的内涵、任务及生命的概念 二、 生物学的发展概况三、 生物学涵盖的学科及其分支四、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五、 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和方法第一章 细胞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掌握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掌握细胞细胞周期的定义和细胞分裂的过程。重点:1.细胞器的组成、结构、功能2.细胞周期3.细胞分裂难点:1.细胞器的功能2.周期调控第一节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一、细胞的发现二、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第二节 细胞的物质基础一、细胞的元素组成二、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三节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三、细胞外被与膜系统 四、细胞的主要细胞器 五、细胞骨架系统六、细胞连接七、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第四节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一、细胞周期 二、细胞分裂 三、细胞分化四、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五、癌细胞第二章 组织、器官和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了解植物器官的分类;掌握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了解花的结构特点;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分类;了解高等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动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掌握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动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难点:植物组织的结构特点;植物各类器官的结构特点;动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植物组织、器官和系统一、植物组织(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植物组织的形态特点和生理功能二、植物的器官、系统与功能(一)植物的营养器官 (二)植物的生殖器官 (三)植物系统第二节 高等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一、动物组织的基本特征与功能(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肉组织 (四)神经组织 二、动物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皮肤系统(二)运动系统 (三)消化系统 (四)呼吸系统 (五)循环系统 (六)免疫系统 (七)排泄系统 (八)生殖系统 (九)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十)内分泌系统 第三章 生物营养与代谢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的营养类型、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掌握能量代谢的类型,了解生命活动的调控。重点:光合作用及生物氧化难点:光合作用及生物氧化第一节 生物的营养类型一、自养二、异养第三节 能量代谢 一、光合作用 二、生物氧化 第四节 物质代谢一、初生代谢二、次生代谢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调控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控第四章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繁殖的基本类型;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掌握动物繁殖与发育的机制重点:植物的有性生殖;动物的繁殖难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哺乳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的基本类型一、无性生殖(一)营养繁殖(二)孢子生殖二、有性生殖(一)同配生殖(二)异配生殖(三)卵式生殖第二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发育一、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精细胞的产生(二)卵细胞的产生(三)开花、传粉与受精 (四)种子和果实 二、植物的生活史第三节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一、动物繁殖的意义二、动物的繁殖方式三、个体发育四、人类的生殖与发育第五章 生物的类群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类生物的基本类别重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阶层难点:生物分类的方法第一节 生物分类概述一、生物分类的意义二、生物分类的依据三、生物分类等级四、生物的分界五、生物的命名第二节 病毒 一、病毒二、亚病毒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节 原核生物界 1学时一、细菌二、蓝藻三、古细菌四、其他原核生物第四节 原生生物界 一、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三、原生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五节 真菌界 一、真菌门二、地衣门第六节 植物界一、多细胞的藻类植物(一)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二)分类及代表植物二、苔藓植物(一)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二)分类及代表植物三、蕨类植物(一)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二)分类及代表植物四、裸子植物(一)主要特点和形态特征(二)分类及代表植物五、被子植物(一)主要特征(二)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三)被子植物分类六、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第七节 动物界 一、海绵动物 二、腔肠动物三、扁形动物四、原体腔动物五、环节动物 六、软体动物七、节肢动物 八、棘皮动物九、半索动物十、脊索动物 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环境因素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一、生物圈二、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最小因子定律二、耐受性定律三、多种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种群生态 一、种群概念二、种群的基本特征(一)数量特征(二)空间特征(三)遗传特征二、种群年龄结构三、性别比例四、存活曲线第四节 生物群落一、生物群落概念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三、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一)群落的组成(二)群落的结构(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四、生物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二)群落演替机制(三)群落演替实例五、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一)森林(二)草地(三)荒漠(四)冻原(五)水生群落(六)湿地第五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生产者(二)消费者(三)分解者(四)非生物成分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物种流动(二)能量流动(三)物质循环(四)信息传递三、生态系统的平衡第六节 人与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一)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二)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三)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四)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五)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二、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一)人类对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三、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保护环境(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三)人口控制第八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重点:生命的起源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二、生命起源的条件三、生命起源的主要阶段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一、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二、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一、古生物学证据二、比较解剖学证据三、胚胎学证据四、动物地理学证据五、免疫学证据六、分子生物学证据七、遗传学证据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理论一、早期进化论二、达尔文进化论三、现代综合进化论四、分子进化中性论五、间断平衡论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魏道智主编.普通生物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参考书:[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利容千,刘隆炎等.普通生物学,第二版.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彭玲,王亚芬,焦莉. 普通生物学实验.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试题专升本真题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14年普通专升本《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考试大纲                  下一篇:江汉大学2014年专升本英语专业试题及考后感想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