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大专生考试还没到。考生备考了吗?离考试还有三个多月。为了帮助考生备考,乐贞教育为2018级考生编辑了教学大纲和模拟试题,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问题和分数
1.4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2.分析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4.一个作文题每题20分,共20分
靠前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和规律
四.实践与认知
五、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不及物动词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动词 (verb的缩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不及物动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九.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十、“一国两制”与祖国完全统一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十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部分是时事
马哲是最难理解的。毛几乎总是靠背时事,注重积累
政治部分
靠前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和根本的看法。哲学是一个逻辑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们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用哲学习语以概念体系的形式表达的理论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用这个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史上不同流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流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基本哲学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靠前个方面是哪个是思维和存在的本源的问题,即精神和物质哪个是首要的,即谁决定谁。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精神(意识)与物质之间是否存在同一性,即思维是否能反映存在或正确理解存在的问题。研究世界起源或本质的理论,在哲学上通常称为本体论;研究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以及如何认识存在的理论,通常称为认识论。
3.哲学的主要流派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靠前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本源是什么。它是区分哲学主要流派的唯一科学标准。根据哲学家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首要问题,哲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流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的靠前性(存在)和意识的第二性(思维)的哲学流派。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衍生物或反映。所谓唯心主义,是主张意识靠前,物质第二,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衍生物的哲学流派。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统一起源的哲学称为一元哲学。它否认世界有统一的本源,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独立的、独立的本源,是哲学上的折衷主义和二元论。但它否认物质决定意识,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所以并没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流派。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哲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存在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任何肯定思维与存在同一性,承认客观世界可以为人所知的哲学观点,都属于可知论;任何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人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人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都属于不可知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靠前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起源归结为一个或几个“原始材料”(如中国五行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式是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有严重的缺陷:机械的(它把所有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和形而上学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唯一科学完整的形式。唯心主义归结为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之前都有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它是万物的本源,物质世界只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主观唯心主义看重的是个体精神(心智、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作为世界的起源,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感觉或意识的产物。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状态是什么”(即接触、变化、发展或孤立、静止和不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的、永恒的东西;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仅是量变,也是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与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孤立和固定的;虽然它有时承认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地点的变化,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变和飞跃;认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事物自身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和思想理论来源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三大成果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理论。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提供了科学依据。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理性核心”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理论体系。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贡献之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同步练习】选择题
1、哲学是()。
一、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二、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每个人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社会与自然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哲学的两个基本流派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以被认识,b,世界是否在运动和发展
c、世界D、思维、存在是否存在统一的问题,这是首要问题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绝对主义
6.“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D、主观唯心主义观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一、古今中外知识的合流二、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是()。
a类,b类,革命性c类,实用性d类,科学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一、古希腊电影罗马哲学二、德国古典哲学
17世纪英国哲学,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
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D,细胞理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般关系和个别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一、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坚持世界的可知论
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一、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
理性主义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15、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
a,原因在空气中,原因跟随着事件B,心外无物,心不讲理
c、事先讲道理,道理同事件D,生死攸关,弥足珍贵
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现实的哲学范畴
(1)唯心主义的物质观。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自我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离开人和人脑的某种所谓精神的产物。
②旧唯物主义中的物质观。按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原始物质”组成的,“原始物质”就是世界的本源。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的特性描述为所有物质的特性。
(3)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现实是多样物质形态的共同性,阐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2.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一个哲学范畴,标志着宇宙万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它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世界上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它的物质主体。③离开物质来谈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和唯心主义的主体;谈物质而不运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
(2)动静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运动与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3)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作为人脑运动的一种形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也叫客观规律。法律客观性的存在和作用不是靠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
(二)意识的起源、性质和功能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物质进化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人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不是人脑的主观自我生成,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主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
3.意识在物质中的积极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也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动态的反应。
(1)、意识的动态作用和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主动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通过自学引导人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意识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2)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1)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使之具体化或物化。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取决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三)物质世界的统一
1.世界的统一在于物质性。
①世界物质统一的原则。这个原理包含三个基本内容:①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原点。(2)世界在物质上是统一的。万物在物质中是统一的,这种物质一元论的哲学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同步练习】选择题
1、世界的起源归结为哲学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式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B、简单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它的()。
a,物理b,可知c,客观实在d,运动的绝对性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性b,物质性c,运动d,相对性
4、想象从物质上的运动必然会导致()。
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5、想象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会导致()。
a,诡辩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D,庸俗唯物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a、物质与运动的统一B、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c,有限与无限的统一D,唯物与辩证法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动子是不断运动的,静子是不断静止的。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与静止是绝对的D、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
8.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观点是()。
一、主观唯物主义观点二、形而上学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
9、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
a,永恒的联系B,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外部可见连接,改变连接
10、“不唯书,不唯物,只唯实”的观点属于()。
一、实用主义二、辩证唯物主义
丙、唯意志论观点丁、经验主义观点
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一,分工B,语言C的出现,社会D的出现,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着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动态反应
13、“事物的概念无非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转化为物质的东西”,这是()。
一、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D、辩证唯物主义观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在于它的()。
a,存在b,运动c,物质性d,客观性
15、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a、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一,个人热情的发挥二,集体智慧的调动
解放思想,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17、完全一元论哲学是()。
一、简单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8、哲学一元论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世界B,世界是精神世界
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世界是一个发展中的世界
19、哲学二元论是()。
一、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理想主义的一种形式
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
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世界的哲学
20、否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
a、庸俗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简单唯物主义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能只知道考试大纲和一些题型。如果想全方位复习,跟着老师学比较有效。乐贞教育为广大考生编辑了网络课程,请认真查看。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山东专升本 上一篇: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专插本《市场营销》考试大纲(一) 下一篇:统考专升本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