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阅读理解)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5-03

2019年有选择题,阅读理解题,古诗鉴赏,作文等等。让我们来看看2019江苏大学语文阅读理解考试真题。

阅读理解(本大题共8道小题,总分20。其中单项选择题有6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请用黑色标出答题卡上代表问题正确答案的字母。问题2,小问题,每题4分,请在答题卡对应部分回答)

美育的三层含义(节选)

席勒开创的美育的本义是感性教育。20世纪上半叶,席勒的美育理论传入中国,当时的学者往往与康德的美学一起讨论。因为席勒继承了康德关于人的主体意识的二分法,即知识、情感和意义(情感对应着人的审美和艺术活动),加上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中心性的深刻影响,他们直接把美育理解为“情感教育”,这有其合理性,也极具中国特色。但是,与感性教育相比,情感教育有着相似的含义,只是范围缩小了。特别是“情感教育”的提法,并不能表明美育的现代意义,即针对被压抑的情感和人性与自然的分离,恢复人的感性,实现人性的内在和谐。因此,提及“感性教育”更符合席勒的初衷,也能体现美育话语的现代性。

20世纪末,伊格尔顿曾评论说:“美学是作为一种关于身体的话语而诞生的……美学关注人类最庸俗、最可触知的方面,而后笛卡尔哲学在关注错误的过程中却莫名其妙地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审美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靠前种兴奋——这种兴奋是身体对理论专制长期无言反抗的结果。”席勒提出美育应该在理性主导的文化和教育中保护和发展人的感性,使人重新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平衡,重建和谐完整的人格。

目前,我国学习界、教育界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感知、想象、情感、直觉等感性素质具有很大的价值,但对人的感性素质的研究还不够,整体上体现的更少。所以很多人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观念来看待美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美育看成是以艺术的形式来灌输形象道德的一种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总希望在活泼深情的形式中注入某种轻微的正义感,这似乎是教育的唯一追求。众所周知,美育追求的是生动活泼和情意。人们能体会到美育的价值,总希望“动之以情”之后,会有所谓的“理之以理”。众所周知,美育本身追求的是“动之以情”。在那个概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在精彩的艺术作品中发现“深刻”和“抽象”的原理,最终无情地抹去感知和想象的多彩世界。似乎前者更有价值,后者只是一种介绍。这种片面追求理性的做法也得到一些心理学的支持,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把个体心理学的成长描述为从感知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但这种描述不仅不全面,而且只针对认知发展,而不是非人类的全面发展,因此不能提供观察个体发展的全面视角。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领域的“智识主义”和相应的应试教育。教育不仅应该以发展智力为目标,而且应该发展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潜力。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如快乐、崇敬、狂欢、痛苦、焦虑和悲伤,以及个人情绪的压抑或满足、敏感或麻木、丰富或衰竭,对他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生存的完美不仅仅在于他的道德、智力和健康的身体,还在于他的财富、权力和名誉,以及他丰富的情感需求和满足感以及敏锐的生存意识。一个情绪麻木、疲惫或者抑郁的人,即使他在其他方面很富有,他的个体人格也不会全面发展,他的生存也不会完美幸福。此外,我们处在一个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年轻人的创造力与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知素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对于发展民族创造力、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美育作为感性教育,不是非理性教育,更不是排斥理性的教育。美育需要发展的情感是与理性相协调、相包容、相促进的情感。这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深刻点。人的感性与身体和生理密切相关,但美育的感性并不等于本能的欲望,也不限于感官活动。它不脱离身体而是超越生理层面,包含精神层面。所以,它是一个贯穿身体和精神的个体概念。我们可以把这种感性称为“丰富的感性”,这种感性是丰富的,人性是深刻的。它是一种以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感性品质,包含文化积淀和精神积淀,与理性协调包容。美育发展感性,既要保护和恢复自然感性的生动性,又要丰富和提高它。具体来说,就是让感性包括认识的深度、道德意识、生活境界。因此,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与“跟着感觉走就是“上瘾而死”的非理性文化是有质的区别的。

(原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1期,已删除)

16.文章靠前段划线句中的“他们”是()

A.“当时的学者”传统儒家知识分子

C.席勒和康德研究心灵和自然的学者

17.对于伊格尔顿在文章第二段的话,以下不正确的理解是()

A.美学是对不注重感性的传统哲学的一种修正

B.美学讲究的是人的感性审美对象都是形象

C.朴素唯物主义总是特别注重归纳的作用

D.后笛卡尔哲学非常重视人的理性

18.下列符合原意的说法之一是()

A.目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感性素质的重要性

B.美育发展的感性不是脱离身体,而是超越本能的欲望

C.“写作教学”的概念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D.美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恢复自然的感性来提高理性

19.请根据文章总结审美教育的意义。(4分)

此外,老师还整理了2019年江苏学院语文选择题、古诗鉴赏题、作文考试真题,可以在考试真题栏查看。如果什么都不懂,可以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老师,了解更多信息,关注乐贞。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江苏专转本

上一篇:2019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试卷                  下一篇:2019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作文真题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