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2006年政治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靠前,选择题
1.A 2、C 3、B 4、D 5、A 6、C 7、B
8.D 9、C 10、D 11、B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D 19、A 20。A 21、D
22.D 23、D 24、C 25、D 26、D 27、A 28、D
29.A 30。B 31、B 32、B 33、C 34、D 35、B
36-40(略)
二、分析问题
41.错误。这是混淆了知识的来源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反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l)知识或认知来自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关系的问题。
(2)一个人的知识无非是直接的经验和间接的经验,但人不能直接体验一切。其实一个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间接的经验,真正的知识都来自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所以,在强调实践带来真知识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来指导实践。
(3)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与直接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别人的直接经验,只有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成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去检验、补充和发展。
42.答:错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是极其强大的。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阶级,团结一切革命阶级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中国资产阶级应该担负起领导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自身的妥协和软弱,一直不能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刚刚顺应时代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其诸多特殊的优势,必然会成为特别是在近代中国能够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也是马列主义、MZD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一段时间,中国GCD对无产阶级领导这个重要问题没有搞清楚。民主革命初期,党内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天然领袖”。这种观点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天生的领袖”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领袖不是天生属于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不断的斗争取得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
三、简答题
43.(l)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具有量变和质变的特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同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带来新的量变。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于是往复交替发展。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量变表现为事物在相对稳定阶段的连续性,质变表现为这种连续性的中断。它既区分不同的定性事物,又把它们联系起来,所以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理论和连续革命理论统一的哲学基础。
(4)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连续的,但它是阶段性的。我们不仅要看到不同革命阶段之间的区别,还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发展。
44.(l)MZD指出,中国的革命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即无产阶级领导下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性质的革命,并在其中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上一篇:2017年度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选择题(四) 下一篇:大专升本科读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