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会计学》知识点整理(二)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5-11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自学《企业会计》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高效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自考《企业会计学》知识点整理(二)

1.销售收入:指销售商品产品、自制半成本产品或提供劳务,取得询价凭证确认的货款、劳务价款或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可以根据比例、主次和经常性情况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在发生销售业务后,按照一定的税金、附加和适用税率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缴纳的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3.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差额。营业外收入是指除营业收入和投资收入外,应视为当期利润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除营业成本、费用、其他业务费用和投资损失外,应计入当期利润负担的各种费用。

4.递延资产: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性支出,一般是指不能完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摊销的各种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费、租赁固定资产改良费、其他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递延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5.记账汇率:是企业记账时使用的汇率。如果用变动汇率记账,一般是国家当天公布的市场汇率;固定汇率是当月1日国家公布的市场汇率或合同约定的汇率。

6.备抵法:是企业按期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将其计入当期费用,形成企业坏账准备,然后在坏账实际发生时核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

7.权益法:是指根据被投资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所有者权益,计算企业享有的份额,调整企业“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估值方法。

自考《企业会计学》知识点整理(二)

8.盈余公积:指按照有关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积累基金和集体福利基金。盈余公积一般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9.双倍余额递减法:用直线法将1日率的两倍折合成一个固定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初始净值,得出每年应付折旧额。

10.制造成本: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消耗、劳动报酬及相关费用。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成本。

11.普通股:指对经营管理有表决权、发言权和监督权的股权,股息收入随利润增减。

12.短期投资:指可随时变现且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各种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13.盈余和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法:根据公司债券发生时的市场利率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然后与实际应付利息进行比较,得出各期应摊销的溢价或折价金额。

14.外商投资企业是指经中国政府批准,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中国举办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上一篇:自考报名政策又双叒叕收紧,你还有报考机会吗?                  下一篇:自考《企业会计学》知识点整理(一)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