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您带来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整理,希望能帮助您高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掌握更多知识点。
1.七届二中全会
191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指明了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方向。决定党的工作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会上,告诫童党要保持谦虚、恐惧、傲慢、鲁莽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七届二中全会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民族胜利、建设新中国做了充分准备。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有计划地建立社会主义法院,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必然要经过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而不是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过的初级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富裕社会,必须坚持但不开放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阶段开始,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5.《论十种关系》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等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交通、商业、财政计划等34个部门的工作报告。毛泽东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于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在国务院最高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了苏联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十大关系。
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虽然有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应该加强,但是它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正确的,为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7.整风运动
1941年5月开始,1945年4月结束。这是党中央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目的是统一全党的思想,消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纠正党的党风、学风、作风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极大地改进了干部的思想,使党达到了空之前的团结,进一步走向成熟。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上一篇:自考久考不过,毕业遥遥无期?仅需一招就可解决! 下一篇:新课改制度下,自考本科需要考几门才能安全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