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是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目标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认知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学习本章,要掌握实践在理解中的决定性作用。理解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深刻认识的辩证过程和主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统一;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其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对实践的深刻理解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厘清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明确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关系。
第一节是认知的产生和本质。
1.认知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认识论与本体论、认知与认识论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3.认知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反映。认识的主客体的意义和关系,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认知的辩证运动。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及其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及其三种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到实践。更重要的是实现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3.重复认识过程与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认识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对整个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运动的一般规律,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真理及其属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有两种错误的观点:实践标准的唯一性、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真理的价值在于它的功能。
第四部分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认知的目的在于应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在本质和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2.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1.认知的产生和本质。
(1)记忆:知道主要酶的含义。理解对象的含义。
(2)理解:实践对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知的目的。了解学科特点。理解学科结构。知道物体的特征。知道物体的性质。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的关系。认知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态反射理论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反射理论的对立。
(3)综合应用:认知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2.认知的辩证运动。
(1)记忆:感性认识的意义。感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知的意义。理性认知的形式。
(2)理解:感性认识的特征。理性认知的特征。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人类的整个认知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3)简单应用:正确的理解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3.真理和价值。
(1)记忆:真理。谬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价值的意义。
(2)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逻辑在理解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真理的价值在于它的功能。
(3)简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及其现实意义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4)综合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理解世界的统一并改造它。
(1)死记硬背:思想路线。
(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3)简单适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
编辑建议:
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免费视频播放历年自学真题。
乐贞教育网校增加了《急诊护理》课程辅导。
自学考试时间调整考试机会减少如何高效备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概论 上一篇: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 下一篇: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第三章